教孩子方要三字训,且教心灵素养深

家庭是人生成长的摇篮,良好的家训是塑造孩子品质的基石。如同增广贤文中所说:“教孩子方要三字训,且教心灵素养深。”这句话诠释了家训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那么,如何通过家训教育孩子,培养他们的品格和道德素养呢?

扎根于三字训,提升家庭文化底

家训是家庭文化的传承,三字训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我们可以通过制定简洁而有力的三字训,明确传达家庭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例如:孝、诚、勤。孩子们从小就能明白,孝敬父母、诚实守信、勤奋刻苦是家庭所推崇的价值观。这些三字训架构了家庭文化的框架,成为孩子们日常行为的规范。

注重培养心灵素养,引导正确行为习惯

除了三字训外,注重培养孩子的心灵素养同样重要。心灵素养包括自律、尊重、宽容等。我们可以通过家庭教育方式,引导孩子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准则。例如,在家庭中,我们可以要求孩子们遵循共享家务、尊重他人、守时等规则。通过亲身示范和有意识地引导,我们能够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进而养成优秀品格。

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无论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候遵循了怎样的家训,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践行家庭价值观。如果我们期望孩子孝敬父母,那么我们就要首先尊重和孝敬我们的父母。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守信诚实,那我们自己也要言行一致。只有通过我们的榜样力量,孩子才能真正理解并接受家训的内涵。

人生感悟

通过三字训和心灵教育,我们能够塑造孩子高尚品质和正确道德观。家训的撰写和实施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父母的不懈努力和持续引导。只有在父母的正确引导下,孩子们才能成为家庭的骄傲,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1. 父母要以身作则:孩子们往往会模仿父母的行为,所以身为父母的我们必须成为孩子的榜样。如果我们想要孩子们学会尊重他人,我们也需要对他们表现出同样的尊重。
  2. 需要适当地表扬孩子:如果孩子们做出了正确的行为或者正确的决定,我们需要及时表扬他们。这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还可以让他们理解什么是正确和值得称赞的行为。
  3. 通过故事和书籍传递信息:故事和书籍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工具,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4. 需要谈论道德话题:和孩子讨论道德和道德问题是让他们学会分辨正确和错误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良好沟通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制定正向道德观有很大帮助的一个因素。
  5. 学校和社会的教育:除了家庭之外,孩子们也可以在学校和社会中学到很多的道德观念,例如,学校会教授法律、道德和公民教育等科目,社会则会在许多方面帮助孩子们成长,并教他们如何成为一个合格公民。

——来源:百家号《老师讲国学》

1.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曾国藩

2.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国藩

3.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曾国藩

4.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曾国藩

5.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曾国藩

6.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曾国藩

7.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曾国藩

8.曾国藩语录:1)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2)为人不可过于聪明。3)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4)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5)不可轻率评讥古人。6)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7)另起炉灶,重开世 界。8)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9.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时。10, 功不独居,过不推诿。——曾国藩

9.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曾国藩

10.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曾国藩

11.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曾国藩

12.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曾国藩

13.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曾国藩

14.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曾国藩

15.人生莫惧少时贫。——曾国藩

16.【看一个家族的兴败,看三个地方】第一,子孙睡到几点,假如睡到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的时候才起来,那代表这个家族会慢慢懈怠下来;第二,看子孙有没有做家务,因为勤劳、劳动的习惯影响一个人一辈 子;第三,看 后代子孙有没有在读圣贤的经典,“人不学,不知义,不知道”。——曾国藩

17.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曾国藩

18.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曾国藩

19.①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②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③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④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⑤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⑥凡成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人谋居半,天意居半。——曾国藩

20.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曾国藩

21.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曾国藩

22.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曾国藩人生三境说。——曾国藩

23.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曾国藩

24."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曾国藩"

25.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曾国藩

26.功不独居,过不推诿!——曾国藩

27.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曾国藩

28.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曾国藩

29.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 ——曾国藩

30.天下事当于大处著眼,小处下手——曾国藩

31.世间事有一半是有所激有所逼而成的。——曾国藩

32.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曾国藩

33.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最易暗销锐气。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之处,更宜从此加功。——曾国藩

34.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曾国藩

35.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曾国藩

36.人生莫惧少年贫。——曾国藩

37.千古圣贤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个“勤”字。——曾国藩

38.人生有可为之事,也有不可为之事。可为之事,当尽力为之,此谓尽性;不可为之事,当尽心从之,此谓知命。——曾国藩

39.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曾国藩

40.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聚守口,独居守心——曾国藩

41.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曾国藩

42.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曾国藩

43.盛世创业重统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曾国藩

44.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曾国藩

45.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譬如饮酒不醉,陶然有余欢,中含不尽意,欲辨已忘言。——曾国藩

46.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曾国藩

47.天道忌巧,谦退不争,不伎不求。——曾国藩

48.将来不迎,当下不杂,过往不念。——曾国藩

49.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曾国藩

50.集众人之私,成天下之公。——曾国藩

——来源:百家号《国学女圣人》

康熙八大家训,句句点拨人生。

康熙是康乾盛世的开端,他兢兢业业,政绩斐然,而且对子孙后代的教育也十分成功。

雍正、乾隆,都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皇帝。

康熙平素对子孙的教诲,被他的儿子雍正汇编成《庭训格言》。

01 怀善念、行善事,最能安详平和。

训曰:凡人处世,惟当常寻欢喜,欢喜处自有一番吉祥景象。盖喜则动善念,怒则动恶念。是故古语云:“人生一善念,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人生一恶念,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译文:人生一世,内心应该充盈着欢喜安详,人的心里美好,自然产生善念,心中忿怒,自然产生恶念,

所以古人说,善良的念头一发出,人就会有福气;恶的念头一产生,就会有厄运。

感悟:曾子曾说,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

求神拜佛,不如保持善良,善良才是一个人最好的护身符。

存善念,吐善言,行善事,必得善果。 

02 慎独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训曰:《大学》《中庸》俱以慎独为训,是为圣第一要节。后人广其说,曰:“不欺暗室。”所谓暗室有二义焉:一在私居独处之时,一在心曲隐微之地。夫私居独处,则人不及见;心曲隐微,则人不及知。惟君子谓此时,指视必严也,战战栗栗,兢兢业业,不动而敬,不言而信,斯诚不愧于屋漏,而为正人也夫!

译文:儒家经典常常提到慎独是成为圣人的第一修养,后人把它解释成不欺暗室,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和内心的隐秘之处,都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思想。

懂得时刻保持敬畏,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让人保持尊敬。

感悟: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能持守内心,把外在的道德标准变成内心的修养,这样的人才是真的强大。

他们有着牢不可破的精神家园,无论外在有多少诱惑,都不能让他放弃原则。

老子言:“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战胜别人不值得夸耀,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 

懂得慎独的人,战胜私欲,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境界。

03 聪明人,借别人的眼睛看世界。

训曰:朕从不敢轻量人,谓其无知。凡人各有识见。常与诸大臣言,但有所知、所见,即以奏闻,言合乎理,朕即嘉纳。

译文:我从不轻视人,说谁无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闻,我常对大臣们说,你们只要知道的,就不妨告诉我,只要是合理的,我一定嘉奖采纳。

感悟: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自己的视角,不同的视角合在一起,才能看到世界的全貌。

山不辞石方成其高,水不辞海方成其大。

只有兼收并蓄,容纳百家,才不会管中窥豹,夜郎自大。

一个人的格局、见识,都由此而来。

聆听别人的建议、想法,是完善自我、事业进阶的必由之路。

04 无事如有事,有事如无事。

训曰: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则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失矣。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遇事当如此处也。

译文:没事的时候,要保持警惕,防患于未然。有事的时候,要泰然自若,不要过度紧张,一切正常处理就好。

胆大心细,心中谨慎,行事风格却要大胆凌厉。这才是做事的方法。

感悟:北宋苏辙说,“无事则深忧,有事则不惧。”

功夫下在平时,多思考,多想办法,多提高自己,不要临时抱佛脚,那样一定会变得慌乱不堪。

心态一崩,事情自然也就乱了。

时时警惕,细心谨慎,雷厉风行,这才是一个合格的主事人。

05 自律,才有生活品质。

训曰:节饮食,慎起居,实却病之良方。

译文:别太贪恋口腹之欲,注意起居,不要贪睡,这才是保持身体健康的秘诀。

感悟:自律才有自由。

平时不注意饮食、休息,熬夜、吃油吃冷吃辣,身体自然也就容易出问题。

平时管不住自己,生病就要遭罪了。

所以,在平时严于律己,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有良好的生活品质。

06 认错、改错,才是成长契机。

训曰:凡人孰能无过?但人有过,多不自任为过。朕则不然。于闲言中偶有遗忘而误怪他人者,必自任其过,而曰:“此朕之误也。”惟其如此,使令人等竟至为所感动而自觉不安者有之。大凡能自任过者,大人居多也。

译文:人生在世,谁能不犯错呢?但是大部分人都不愿承认自己错了,我就不这样,我总是主动认错。

别人总是因为我的认错而感动到不安。

而事实上,能够主动认错,多是品德高尚的人。

感悟:孔子评价颜回,说他不贰过。

坦然认错,有错就改,不犯第二次。

人都会犯错,不用苛责别人,不用诘难自己。

认错改错,才能让自己不断成长。

07 谨慎,才能人生安稳。

训曰:凡人于事务之来,无论大小,必审之又审,方无遗虑。

译文:无论什么事情,一定要耐心细致,才能不留祸患。

感悟:老子讲,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小心谨慎,才能少犯错,少翻车。

这样的人,做事稳重,让人更信任,人缘自然也就更好。

曾国藩一生谨言慎行、谨始慎终,才能让他在多次的朝堂风浪中屹立不倒。

最终成为中兴朝廷的一代名臣。

08 吃苦是福。

训曰:世人皆好逸而恶劳,朕心则谓人恒劳而知逸。若安于逸则不惟不知逸,而遇劳即不能堪矣。故《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由是观之,圣人以劳为福,以逸为祸矣。

译文:人性本身好逸恶劳,而实际上,只有在劳动之余,一个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安逸;如果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那么他感受到的不是安逸,而是无聊。

一直无所事事,意味着他们将来也没法吃苦耐劳,做出什么大事了。

《易经》上说:“天道运动昼夜不息、周而复始,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君子应当效法天道,自强不息。”

所以,圣人把辛劳作为福分,安逸当成祸患。

感悟:自古以来,圣贤教导子女,都是锻炼孩子,让孩子亲力亲为,吃苦耐劳。

汉朝的萧何为孩子准备了一块贫瘠的封地,曾国藩总是让孩子自己打扫卫生,自己洗衣服。

让孩子小时候多吃点苦,不是什么坏事,总是捧着惯着,只能养出好逸恶劳的败家子。

在逆境中,不但可以激发孩子的潜力,让孩子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还能磨炼心智,让孩子真正成人。

——来源:澎湃

  现在人培养孩子,存在误区,甚至走反方向。

  第一,把分数看的重要,希望孩子考个好的大学。当然,好的大学固然是好,但福德更重要。当家长的要明白:福德比分数、学历更重要。

  能做人,是因为有做人的福报。

  假设这个人,福报只有十万,如果父母从小就疼他,给他好吃好喝,靠钱买学校给他读书。大学毕业前,他已经花了十万。那他毕业后,去赚钱就很辛苦。因为福报从小就花完,很可怜。所以大学生给小学生打工,老板很多都是没有文化的,但不能瞧不起他们。他们有福报。没有文化不会饿死,没有福报那就衣食都不能丰足。

  教育孩子上,不要给他花太多的钱。

  花的是你的钱,损的是他的福报。

  很多人小时候很风光,到了长大了,就可怜了。把福报风光掉了。古人讲,要培养老来福报,年轻不要享受福报,把老年的福报都拿来享受。

  教育孩子,要懂得寻根。

  孝顺好父母了,孩子自然听话。顶撞父母,以后孩子就顶撞你。这就是轮回。三代之间也是轮回啊。所以要把好吃的给父母吃,不要给小孩子吃,给小孩子吃太好,穿太好,都是损他的福报。

  小孩的福报损了,他得自己去慢慢培,你没有办法代替的。越是关心孩子,这个孩子以后就很难有出息,太关心了,关心到了牵挂,把他的福报都损了。他以后就要在艰苦中好好培福报了。真正的关心,应该是让孩子学会关心别人,学会培养福德,而不是像大老爷一样只懂享受。

  长辈前辈都是我们的福田。

  我们要恭敬长辈和前辈,以后我们当了长辈,后人才会恭敬你。这就是因果。我们要照顾长辈,胜过照顾晚辈。现在人,都关心孩子胜过关心父母,以后孩子长大了,他生孩子了,也是关心孩子胜过关心你。这就是因果循环。

  古人讲的,不要留钱给孩子——孩子有出息,你留的钱也没有用;孩子没有出息,你留钱给他,他也是败坏。这就是宇宙的规律。那要留什么呢,留阴德,我们好好做善事,儿孙自然得福报。

  见过许多人行善积德,吃斋念佛,后代都很好。弘一大师的父亲被当地称为李善人,虚云和尚的父亲也被称为萧善人。有福德的人,自然能感召有福德的子孙。天道是公平的,古人讲的,富不过三代,意思是无论德行不好,不可能一直富贵下去。富人会变成穷人。那穷人慢慢努力,德行好了,福报上来了,就变成了富人了。

  富人都喜欢给孩子花很多钱,提供很好的教育。世间的教育虽然也很好。但最好的教育,还是福德的教育。给孩子福德教育,甚过知识和技术的教育。所以说,不要损孩子的福报,有钱也要布施出去。不能认为将钱布施了,孩子没有钱。天道不会亏待人的,布施出去的是钱,收回来的是阴德,这些阴德自然会福荫后代的。

  让孩子受苦,让他去成长,将来才不会受苦。

——来源:百度文库

周恩来总理十条家规

周恩来给亲属们订立了“十条家规”,其中包括:

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出差顺路时看看

二、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

三、来者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出钱,没有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

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

五、不许请客送礼

六、不许动用公家汽车

七、凡个人生活中能自己做的事,不要别人去办

八、生活要艰苦朴素

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

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这是晚辈们根据周恩来的日常要求整理出来的。周家的这十条家规,体现出周恩来对亲属们的严格要求。

——来源:澎湃